近十年意甲教练席频繁上演“熟人轮转”的戏码,孔蒂、萨里、阿莱格里等老牌教头从一支球队下课,转眼又能执起另一支意甲球队的教鞭,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在大家看来,实则是“用熟人稳局势、降成本”的球队生存法则。

在2025年的亚平宁半岛,多支球队的主帅发生了变化,但依旧是老熟人。阿莱格里重返AC米兰,萨里再次执掌拉齐奥,加斯佩里尼跳槽到罗马,齐沃执教国际米兰……像卡利亚里和萨索洛等中小俱乐部,他们都倾向选择本土保级经验丰富的教练,从而规避高额解约金。今年夏窗,国际米兰任命此前的青训教练齐沃为球队主帅便可以显著降低经费支出。
最近,意甲又有两位主帅下课。尤文图斯在意甲第8轮客负拉齐奥后,主帅图多尔被解雇,而球队新任主教练是意甲老熟人斯帕莱蒂,他从2016年1月起,一直在意大利国内任教,先后执教过罗马、国米和那不勒斯等队,在担任尤文主帅之前也曾执教过意大利国家队。
在11月初,热那亚主帅维埃拉因战绩不佳被球队解雇,德罗西接过教鞭。而佛罗伦萨主帅皮奥利也因联赛战绩差强人意离开了球队,前都灵主帅瓦诺利上任,德罗西和瓦诺利依旧是意大利国内的老熟人。
对于渴望看到进攻足球和俱乐部长期规划的球迷,对各俱乐部这种做法感到失望甚至愤怒。他们认为意大利的足球哲学(被戏称为“1-0主义”)过于保守,与现代足球潮流脱节。反对者认为,俱乐部管理层缺乏培养新帅或尝试新风格的勇气。还有球迷激烈地表示:“真的想呕吐。” 这些言论深刻反映了部分球迷对“熟面孔循环”可能导致战术僵化和阻碍联赛进步的深切忧虑。

意大利财政税收制度对意甲教练和球员的影响
在2025年年初,根据《米兰体育报》撰文中指出的意甲联赛财务问题,意甲联盟目前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在2023-24赛季的赤字为3.5亿欧元,尽管相较于此前的一个赛季减少了8500万欧元,但联赛财政结构仍就不容乐观。
根据文中报道,2023-24赛季意甲联盟的债务情况同样令人担忧。联赛总债务接近47亿欧元创历史新高,尽管各俱乐部的股东持续为俱乐部注资,但意甲球队总净资产仅为德甲的三分之一。
而税收政策对意甲引入外籍教练和球员的影响巨大。意大利政府在2024年1月起取消了税率优惠政策,外籍教练和球员的税率从25%飙升到45%,这意味着俱乐部实际支出会激增。

意大利经济与税收政策对意甲联赛的影响是多层次的。在意甲20支球队中,仅有尤文拥有自己的球场,其余大部分球队都是租用政府的球场,像圣西罗球场每年还需要向政府支付高额的租金,就连门票收入也要按比例上交。这直接影响了俱乐部的财政收入,而收入减少使得俱乐部投入减少,再加上税收优惠政策的取消,使得各俱乐部的财政状况不容乐观,长此以往,意甲对大牌教练的吸引力便会逐年下降。
意甲战术体系高度依赖意籍经验丰富的教练
意甲联赛的战术传统以防守强悍著称,从埃雷拉的“链式防守”,萨基的“区域联防”,到后来孔蒂和加斯佩里尼的三中卫体系,都是扎根意甲足坛多年淬炼出的成果,历经数十年的沉淀,不仅塑造了联赛的竞技风格,更催生了对本土教练的深度依赖。
阿莱格里2014年从米兰转投尤文,执教尤文八个赛季后在今年夏窗重返米兰;萨里先后执教那不勒斯、尤文和拉齐奥等队,甚至在拉齐奥已经是二进宫;而老帅拉涅利曾三度执教罗马,期间还在国米和卡利亚里有过带队经历;孔蒂更是意甲的老熟人,先后执教过亚特兰大、尤文图斯、国际米兰和那不勒斯;而加斯佩里尼从1994年被任命为尤文图斯青年队主教练开始,执教生涯始终未离开意大利本土。究其背后原因,无非是意甲战术传统、经济环境和意大利足球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绩压力导致俱乐部频繁换帅
值得一提的是,一旦球队成绩达不到预期,俱乐部或许会考虑转变战术,而联赛战术转型更多依赖教练的更迭,这就不得不面临过高的解约金,而且签约新的外籍教练还涉及到意甲的税收政策,新教练的容错率更低。启用本土教练甚至直接任用青年队教练,不仅可以节省俱乐部支出,还可以迅速融入球队,减少战术磨合时间。

像拉齐奥和罗马每年都在竞争欧战资格的球队,老板对短期成绩更为看重。巴罗尼执掌的蓝鹰因无缘欧战,一个赛季后便转投都灵,拉齐奥在赛季中前期成绩相对稳定,可最后5轮只取得一场胜利,因相互战绩的劣势排在第7位无缘欧战。德罗西在2024年1月从穆里尼奥手中接过罗马教鞭,球队成绩渐有起色,可在2024-25赛季的前4轮3平1负,最终黯然下课。之后接任罗马主帅的伊万-尤里奇更是只执教了1个月23天便离开了球队。而紫百合从2019年聘任蒙特拉为球队主帅起,一直到2025年5月帕拉迪诺的离任,球队共任用了6位主帅,其中带队时间最长的是意大利诺,2年11个月,其余五位教练都没有超过一年。
丰塞卡曾说过:“在这里,没有三年计划。”这句话也印证了意甲俱乐部老板更加看重短期成绩,对于球队战术体系的搭建则不愿给更多时间。
这种封闭的教练循环对意大利足球产生了直接影响。意大利媒体认为,这种现象使意甲的战术风格趋于同质化,缺乏与欧洲其他高水平联赛的充分交流,导致整体竞争力逐渐落后。国际米兰近年能在欧冠有所作为,被视为一个例外,但其两度决赛失利也反衬出意甲俱乐部与欧洲巅峰水平球队之间的差距。
当然也不乏年轻少帅成功的案例,法布雷加斯率领的科莫队本赛季暂时排在第7位,而意大利诺带领的博洛尼亚近两个赛季也是发挥出色,但他们特有的战术体系究竟能帮助球队取得多大的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其实意甲大部分俱乐部由家族企业掌控,以尤文为例,阿涅利家族控股萨索洛和斯佩齐亚等队,通过对中小球队的“控制”,可以为俱乐部持续不断地提供青年才俊,而这种“供血机制”会极大的影响中下游球队的发展,甚至有些球队濒临降级。为了能在联赛中立足和战术转型成本高的原因,不得不聘用经济实惠的本土教练。意甲联赛若不能打破“低投入-保成绩-换熟人”的死循环,曾经“小世界杯”的称号也将褪成黑白胶片里的残影。